四川省商务厅等9单位关于印发《做优银发旅游列车 促进服务消费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
川商发〔2025〕13号
各市(州)发展改革、民政、财政、商务、文化和旅游部门,卫生健康委、金融监管局分局、医保局、中医药局、国资委,工会、团委、妇联,人民银行各市(州)分行、国家税务总局各市(州)税务局:
现将《做优银发旅游列车 促进服务消费发展行动方案》印发给你们,请抓好贯彻落实。
四川省商务厅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
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 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四川省财政厅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国人民银行四川省分行 四川省医疗保障局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四川监管局
2025年7月8日
附件:
做优银发旅游列车 促进服务消费发展行动方案
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和服务消费有关决策部署,推动农商文旅体康融合发展,丰富旅游市场供给,传播优秀巴蜀文化,增进老年人福祉,更好惠民生、促消费,结合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国铁集团等9单位印发的《关于增开银发旅游列车 促进服务消费发展的行动计划》和四川省实际,聚焦做优银发旅游列车促进服务消费,制定以下行动方案。
一、总体目标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行”原则,依托四川丰富的“商文旅体农康”综合资源优势,积极推动银发旅游列车供给扩容、深化适老化改造、强化多元赋能、加强保障支撑,培育消费新动能,促进服务消费新发展。加快形成“品质型、舒适型、普惠型”多层次的银发旅游列车产品体系,打造“内联全川、外畅全国、延伸海外”的银发旅游列车线路网络,建立“站景有效衔接、服务全程覆盖”的服务标准。到2027年,力争“熊猫旅游列车”累计开行数量不少于200列,游客数量不少于6万人次,开行数量和旅客运输量保持全国第一方阵,将银发旅游列车打造成四川旅游消费的又一张靓丽名片。
二、加力供给扩容,做强银发旅游列车网络体系
(一)拓展开行线路网络加密班次。结合市场需求和热点,优化铁路运力资源配置,增加银发旅游列车开行频次、密度和覆盖范围,形成玩转四川、畅游全国、境外旅行线路网络。统筹旅游资源,结合五大经济区的季节周期、地域差异、文化风俗等,打造丰富多彩的主题旅游线路。加强成铁管理区域内游客互送、资源互推,鼓励兄弟省份银发旅游列车入川运行。探索跨国线路,推出更多适合境外游客的银发旅游列车线路。(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文化和旅游厅、商务厅。逗号前为牵头单位,下同)
(二)打造银发旅游列车特色品牌。统一打造“熊猫”和“锦绣山河”旅游列车品牌。鼓励有条件的市(州)、县(市、区)和企业积极参与改造,推出更多特色银发旅游列车。按照“品质、舒适、普惠”不同层次定位,差异化打造铁旅融合产品,适配不同银发群体消费需求。支持省内轨道交通、养老设备等产业链相关企业开展银发旅游列车提质研究,推动四川银发旅游列车改造品质走在全国前列。(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商务厅、文化和旅游厅、省国资委)
(三)深化市场化运营机制。健全“铁路局集团+投资主体+运营主体”合作投资运营模式,完善收益共享和风险分担机制。支持地方政府、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等多元资本参与银发旅游列车投资改造。创新市场化运营模式,鼓励引进国际品牌旅游列车运营企业参与银发旅游列车产品开发,按市场化原则实行差异化自主定价。引导符合条件的各类平台参与银发旅游列车线路销售,拓宽线上营销渠道。(商务厅、文化和旅游厅、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省国资委、财政厅)
三、深化适老改造,构建银发友好服务体系
(四)提升列车配套设施适老化水平。支持培育“蜀里安逸”银发旅游列车消费新场景,打造集休闲、娱乐、体验于一体的移动消费空间。鼓励围绕银发群体需求,优化娱乐、阅读、诊疗等车厢功能布局,增加无障碍通行、SOS紧急呼叫器等适老化设施。合理安排列车运行时间,适当增加停靠休整频次,实现“慢旅深游”体验。创新将成都安靖站打造为全国首个银发旅游列车专属始发站,提升银发旅游列车乘降组织能力。(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商务厅)
(五)推动景区景点适老化改造。充分利用国家“两新”政策加力扩围契机,结合旅游景区“强基焕新”行动,进一步完善旅游景区无障碍旅游通道等适老化设施,配齐多语种标识系统、智能导览设备、便携翻译终端等服务设施。通过旅游包车等形式优化列车站点与景区交通接驳,引导景区为银发群体设置绿色通道、专业接待等服务,提升银发群体出游体验。(文化和旅游厅,省发展改革委、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
(六)引导运营主体提供适老化服务。引导银发旅游列车运营主体开发银发群体专属服务体系,配备列车管家、旅游领队、导游等旅游服务人员,按照银发旅游列车谱系的差异化做好旅行服务。完善助行设备配置,满足银发群体特殊出行需求。鼓励运营主体与地方公共交通单位合作,为银发旅客提供专享优化交通换乘服务。(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文化和旅游厅、商务厅)
四、强化多元赋能,激发银发友好消费新动能
(七)丰富商文旅消费服务供给。引导银发旅游列车运营主体与老字号企业合作,鼓励老字号产品、非遗创意产品、川酒、川茶、川药、川丝绸等川字号特色产品上银发旅游列车。探索在列车开展商品离境退税业务,更好满足境外游客需求。建立特色产品直供渠道,支持线上预约、线下配送服务。在旅游列车上推广川菜文化,研发推出健康适老配餐。鼓励设置巴蜀文化主题车厢,支持地方表演团队上车,进行川剧变脸、清音等非遗代表性项目展示展演,为银发游客提供独特的文化体验。(商务厅,文化和旅游厅、省中医药局、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四川省税务局)
(八)加强列车医疗保障服务。支持鼓励运营主体与知名医疗机构开展深度合作,建设银发旅游列车医疗健康服务专区,探索随车配备卫生健康服务团队。配备基本医疗仪器设备、药品存储设备、急救药品等,制定应急抢救预案,打通列车开行沿线地接转诊就医绿色通道。鼓励医疗机构与铁路部门合作在银发旅游列车配置医疗救护员,列车上产生的诊疗费用可按照定点医疗机构注册地作为就医地进行医保异地就医结算。(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省卫生健康委、省医保局、省中医药局)
(九)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争取将银发旅游列车适老化、绿色化、舒适化等改造项目纳入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支持范围。支持银发旅游列车新业态申报“蜀里安逸”消费新场景项目,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资金奖补。探索制定银发旅游列车运行支持政策,开发银发旅游列车主题旅游路线和产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放银发旅游列车消费券。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银发旅游列车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鼓励保险机构开发银发群体旅游险种。建立健全旅游列车服务后评价和表彰激励机制,积极推荐优秀服务团队和列车服务人员参与五一劳动奖、三八红旗手(集体)、青年文明号等评选。(省发展改革委、商务厅、文化和旅游厅,财政厅、民政厅、省委金融办、人民银行四川省分行、四川金融监督管理局、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
五、强化保障支撑,推动银发经济长效发展
(十)协同推进。建立银发旅游列车协同工作机制,由商务厅、文化和旅游厅、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共同牵头,相关部门协同配合,会商解决重难点问题。加强“熊猫旅游列车”品牌管理,深化品牌形象塑造,加大品牌多维传播,提高品牌拓展性和社会影响力,确保品牌有张力。持续优化银发旅游列车内部和外部品质监督,增强银发旅游列车通信保障,推动支付服务适老化升级,提升列车运行质量,确保服务有保障。(商务厅、文化和旅游厅、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人民银行四川省分行、四川金融监督管理局)
(十一)安全保障。落实银发旅游列车安全管理要求,切实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高列车本质安全和安全管理信息化水平。优化完善应急预案,强化演练,提升应急处置能力。(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
(十二)宣传推介。组织开展银发旅游列车系列推广活动,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介、涉老机构等载体,强化社交媒体、直播平台、数字户外媒体等新媒体运用,广泛宣传推广银发旅游列车产品、路线、服务。积极组织银发旅游列车运营主体参加国内外展会活动,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开展产品推介和市场拓展。(省委宣传部、商务厅,民政厅、文化和旅游厅、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