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四川省商务厅副厅长陈友清:川渝共建国际消费目的地 2023年将“联手”举办消费节
来源:封面新闻发布时间:2023-01-03阅读:
  

封面新闻记者刘秋凤摄影报道

12月30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第六次会议在成都召开。四川省商务厅副厅长陈友清在活动现场接受了记者专访。

陈友清表示,商务部门作为对外开放、促进消费、发展服务业的职能部门,建立了川渝商务合作机制,互派优秀年轻干部,聚焦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国际消费目的地、自贸协同开放示范区三大功能定位,坚持每年锁定10件重大合作事项,川渝两地商务合作全面提速、整体成势。

“元旦之后,我们将马上召开川渝商务第三次联席会议,尽快确定年度合作10大事项,清单式管理,项目化安排。”陈友清说,川渝商务部门将尽快对川渝商务领域的产业合作、市场合作、开放合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深化。

针对老百姓最关心的“买买买”,陈友清透露,2023年川渝将联手举办消费节,挖掘本土消费、扩大外来消费、服务全球消费,与重庆共建具有国际范、中国风、巴蜀韵的国际消费目的地。


活动现场

关键词:共建国际消费目的地

形成“双核引领多域联动”消费发展格局

在2022福布斯中国城市消费活力榜单上,重庆、成都分别位列第3、4名,显示出双城经济圈超强的消费韧性和市场活力。

“在共建国际消费目的地建设上,我们立足巴蜀特色资源禀赋,确定了9个方面22项重点任务。”陈友清表示,川渝将推动形成了“双核引领,多域联动”的消费发展格局。

2021年,川渝两地的消费市场规模已经达到3.45万亿元,增长速度比全国高了4.5个百分点。2022年,面对疫情的反复冲击,川渝两地的商务部门果断出手,共同举办“成渝地区双城消费节”,第二届中国川渝火锅产业大会,推动“川菜渝味”合作,培育“川渝美食产业带”,发布成渝商业机会清单,推介商圈、特色商业街等消费载体,尽最大限度释放消费潜力,提振市场预期,促进消费复苏回暖。

陈友清表示,四川将对标学习重庆先行经验,支持成都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做强成都都市圈消费副中心,组团打造高能级“1小时消费圈”。2023年,四川还将联合重庆举办第二届成渝地区双城消费节,高水平举办第二届国际熊猫消费节。目前,四川正在实施“三品一创”消费提质扩容工程,通过品质供给、品尚引领、品位生活和创建国际一流消费环境,打响“蜀里安逸”消费品牌。


四川省商务厅副厅长陈友清

关键词:共建内陆开放

聚焦五大领域赋能外向型产业发展

2021年,四川重庆外贸进出口总额超过1.7万亿元,均保持两位数的快速增长,成为中西部地区两大领头羊。

2022年在遭遇疫情、俄乌冲突等超预期因素影响下,两省市进出口总额有望达到1.9万亿元,其中,四川即将迈上万亿元大台阶,重庆保持了5%以上的较快增长,为全国稳定外贸基本盘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联手打造开放型经济增长“第四极”奠定了坚实基础。

陈友清表示,2023年,川渝将依托自贸区、综保区、国家级经开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等国家级开放平台,聚焦金融、科技、医疗、贸易、数字经济“五大领域”,联动开展首创性差异化改革,赋能外向型产业发展,打造一批区域开放新高地,加强开放战略通道合作,联手打造第三亚欧大陆桥国际贸易枢纽,提升双城经济圈西向南向开放的门户优势。

关键词:共建自贸协同开放示范区

6个自贸片区引领23个先行区联动区协同跟进的开放雁阵

“在共建川渝自贸协同开放示范区建设上,我们共同争取国家层面的赋能放权。”陈友清提到,川渝对标国际最高规则、国内最好水平,启动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对标领航行动,制订自贸协同开放示范区《深化改革创新行动方案》《对接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的意见》……这都是重磅文件。

同时,两地还开展联动、互补试验。四川创新设立了13个自贸协同改革先行区,重庆也设立了10个联动创新区,在川渝大地上形成了6个自贸片区引领,23个先行区联动区协同跟进的开放雁阵。目前,四川自贸区累计新增企业近20万户,利用外资占全省比重超过30%,年进出口总额突破1000亿元。

此外,陈友清还提到,以重庆、成都两个国家级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为契机,加强互学互鉴,共同争取国家政策赋能和先行先试,联合举办成渝地区服务业开放合作论坛,赴沿海、赴境外联合开展服务业项目促进活动。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