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温江的投资环境充满信心!" ———成都市温江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的实践(中)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一个让中国震惊,让世界记住的时刻。 这一刻,震惊世界的"5·12"汶川八级地震在距离成都市温江区仅几十公里的汶川发生。 特大地震发生的半个月后,2008年5月28日,原计划投资18亿元的五粮液集团安吉物流精密管业二期项目决定再增加7亿元,投资增加至25亿元,并在位于温江区的成都海峡科技园开工奠基。 这是"5·12"汶川大地震后,成都首个投资超过25亿元的重大产业化项目开工。 两天后,5月30日,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在温江宣布:投资15亿元在温江区成都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建设成都东创S B I 创业街项目,并于6月13日开工奠基。 同样在5月30日,成都娃哈哈昌盛饮料有限公司投资逾亿元的三期项目———果汁生产线如期开工,而该公司二期发酵奶项目刚在两天前投产。 此后的6月16日至20日,由温江区委书记李刚、区长田蓉带队,温江区到珠三角、长三角地区举行第四届海峡两岸经济科技博览会推介招商活动。 深圳、苏州两次推介会,现场签订44亿元投资协议。 是什么让这么多企业看好温江,这么多项目落户温江? "我们对温江的投资环境充满信心!"五粮液安吉管业公司党委书记、总裁徐荣清一语道破,"只有信心,才会让我们继2007年10月建成投产一期项目之后,再投资并增资建设二期项目。" 成都统一科技园发展的缩影 成都统一企业食品有限公司早在1993年就开始在成都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投资设厂,是科技园内的第一家台资企业。 "事实证明,我们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见证了科技园区蓬勃发展的成都统一企业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秋中高兴地说,天府之国的金温江物产丰富,人才济济、交通便捷。成都统一从无到有,从草创初期的几千万产值,到现在的10多个亿产值,产品遍及西南各地。 旗下产品赢得了消费者广泛赞誉,统一鲜橙多获得了"成都市民心目当中的十大品牌"、"百万市民喜爱的诚信品牌",进而成为"中国名牌"。成都统一自主研发的巧面馆系列产品,正是利用西南丰富的原物料,发掘西南各地的地道美味,先后推出了回锅肉味面、老坛酸菜味面、泡椒牛肉面等西南口味,成为"四川省著名商标"。 成都统一的发展就是科技园发展的缩影。 经历地震成都统一再增加投资4500万美元 "是这次‘5·12'特大地震,让统一下了最后的决心。"成都统一企业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秋中讲述了这次统一4500万美元增资计划背后的故事。 2007年,成都统一创下了统一在大陆市场最好的业绩。统一总部,有了对成都统一增资的打算。 5月12日下午地震发生后,不到半个小时,专门负责联系成都统一的科技园管委会企业发展服务局的同志就进入厂区,了解因地震带来的影响。 5月15日、16日,成都市委领导及温江区委书记李刚、区长田蓉又先后到公司进行了现场办公。当市、区领导了解到因铁路运输紧张,成都统一生产急需的面粉及棕榈油等原材料无法运输时,特事特办,为成都统一出具了"抗震救灾专用物资证明"。 有了这个"证明",供货商顺利办理运输手续,成都统一生产所需原材料得到保障,生产没有受到影响。 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天,也就是5月13日,成都统一全面恢复生产,统一人加班加点生产救灾所需物资,所有生产线都全负荷运转,不仅创造了最佳生产效益,也为灾区人民提供了急需的生活保障。 盘点今年头两季度,成都统一的业绩再创辉煌。 "我们的生产线全部满负荷运转,产品也供不应求,"王秋中说,正是"5·12"地震,坚定了成都统一在温江区的投资信心,统一再度增 资4500万美元,总投资达9500万美元。 成都统一总经理王秋中信心十足地表示:"我们统一人将以演进消费者生活价值为核心精神,以坚持品牌的经营为方针,成都统一将进一步做大做强,向着西南最大的食品王国的目标不懈努力。" 区领导"三顾茅庐"SBI落户温江 2008年6月13日,也就是在"5·12"地震后的一个月,由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投资15亿元,在温江区成都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建设成都东创S B I 创业街项目,开工奠基。 中国第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器———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在全国首创S B I 产权式孵化器的模式。 在科技部的支持下,该模式在全国推广。 在华东、华北、华西、华南、华中五大市场接入中,科技园区模式为科技企业提供异地市场的接入服务,帮助科技企业在异地拓展市场,降低科技企业创业成本,加速企业发展。 作为战略布局,华西的接入点选在了成都。 项目最终落在成都的什么地方?好几个区、县都在争取。 宜居、宜创业的城市,是必须的条件。温江区虽然具备条件,但成都市符合这个条件的地方不少。 为什么项目最后落户到了温江区成都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 "三顾茅庐"成都东创科技园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爱堂用4个字回答了这个问题。 温江区委书记李刚第一次到武汉S B I 光谷创业街参观取经时,就发出邀请,请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到温江实地考查,输出管理品牌。 随后,温江区委书记李刚、区长田蓉、区委副书记王斌分别几次前往武汉总部洽谈。 武汉方面的实地考察结果:温江区的城市建设,科技园的国际化规划建设标准,是吸引该项目的硬件。温江区发展工业产业转型,工业产业发展方向定位为光电子产业,成为温江吸引该项目的优势。 于是,2006年8月,双方签订合作意向书;2007年10月,双方签订投资框架协议书;2008年3月16日,成都东创科技园投资有限公司正式组建运行。 大地震让投资提速 "但是,项目开工奠基时间选在6月13日,与‘5·12'地震有很大的关系。"刘爱堂说出了一个惊人的秘密。因为,3月16日成都东创公司正式组建运行,到5月12日时,该项目才只交了定金,是"5·12"大地震的发生,加快了项目投资的力度,提前了项目开工奠基的时间。 当那场大地震发生后,还不到10分钟的时间,科技园管委会办公室主任就赶到了东创公司临时租用的办公楼了解情况,当看到所有员工都安全后,他借用武汉的手机号(成都手机号不通),及时向公司总部的董事长通报成都方面情况,并承诺:"我们会全力保障你们员工的生活及安全。" 温江区领导的工作作风,让武汉总部及成都东创公司员工感叹:"坚定信心是让我们留下,在温江投资最好的理由。" "1万名创业者,不低于3000万元的税收收入"刘爱堂信心十足地表示,"我们相信,通过18个月的建设工期,200家企业同一条街,1万名创业者共一个家的高科技创业人社区就将在成都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形成。" 灾后重建温江的发展机遇更大 成都迪威视讯科技有限公司,应该算是成都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里的新成员。2007年8月进驻科技园,整个项目投入5.6亿元,目前还处于18个月的建设工期内。 "从项目洽谈,到项目落户温江开工建设,中间时间不到3个月。""是有点快"成都迪威视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凯忠说起当初的情况时,自己也在感叹:"一搭上线,他们的人就几乎是守在了我们那里。" 无论是温州总部,还是深圳公司,温江区的主要领导人去洽谈了好多次?朱凯忠以"真的记不清他们去的次数了"做概括。 据朱凯忠介绍,"科技园国际标准规划,区域内建设美丽,城市漂亮洁净,离成都主城区近,机场交通便捷,除了诚意的邀请和服务,我们的股东、投资者一到温江考察,就选择了这里。" "地震,不但没有动摇我们投资温江的信心,更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也是在5月12日,地震发生后30分钟左右,温江区招商局副局长就到了工地查看灾情,确认工程没受影响及全部人员安全,并安排好公司员工生活后才离开。整个工程建设仅停工一周左右时间就恢复建设。 "温江是安全的,国家上万亿元的灾后重建投入,让我们看到四川所面临的机遇比危机要大得多。" 谈到今后的发展,朱凯忠充满信心地说:"我们会根据国家的大政策再调高在温江的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