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商务厅关于印发《2018年四川省商务工作要点》的通知
来源:综合处发布时间:2018-10-10阅读:
  
川商发〔2018〕3号
 

各市(州)、扩权试点县商务主管部门,成都市投促委,厅机关各处室、机关党委,厅属事业单位:

  现将《2018年四川省商务工作要点》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四川省商务厅

                                2018年2月2日

2018年四川省商务工作要点
 
  2018年商务工作总体要求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暨全省金融工作会议、全国商务工作会议部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突出抓好自贸试验区建设、强基固本“两大工程”,着力构建全面开放、智慧流通、中高端服务“三大体系”,扎实推进商务扶贫、开放深化、消费升级、服务业对标“四大行动”,全面推动商务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奋力开创新时代商务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主要预期目标是,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同步,实际到位外资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

  一、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

  (一)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研究制订《推进自贸试验区引领性工程建设的指导意见》,推出年度工作《10个重大事项台账》,制订《自贸试验区条例》。做好自贸试验区建设周年评估。建立完善自贸试验区统计监测、全媒体中心、新型智库、法治服务机构、督导考核等“五大支撑性运行平台”。借鉴国际经验,集成“临空、临铁、临江”功能优势,抓好内陆自由贸易港建设基础研究,争取试行上海自由贸易港政策,打造自贸试验区升级版。

  (二)聚力聚焦制度创新。推进跨部门、跨片区、跨区域改革事项从“单兵突进”向“系统集成”转换,提高制度创新的协同性、整体性,着力构建现代政府治理、双向投资管理、贸易便利化、金融开放创新、区域协同开放“五大制度创新体系”。更大力度争取中央赋权,推动飞机融资租赁、投贷联动试点、国家开放口岸建设等重大事项落地实施。抓好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在全省范围内的复制推广。做好首批省级管理权限的下放和承接落地工作,积极稳妥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试点,抓紧推出第二批省级行政许可事项下放和取消事宜。

  (三)推动区域协同开放。着眼于建设内陆与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的示范区,加快构建多层次开放格局。加强三大片区改革联动,积极探索毗邻地区协同创新,推动“3区+N园”协同改革,实现制度对接、产业协同、平台共享。深化与上海、广东等自贸试验区合作,开展差异化、特色化试验。加强对外互联互通,不断提升门户地位和枢纽功能,打造国际立体开放经济走廊。持续开展“魅力自贸•开放四川”链动全球系列活动。

  二、全方位大力度高水平推进对外开放合作

  (四)促进对外贸易发展提升。实施《外贸促进三年行动方案》和外贸优进优出三大工程,夯实外贸发展的区域、产业、企业基础,培育外贸第二增长极。全力扩大优势产品出口,积极培育农产品、调味品等出口。开展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等试点试验,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推进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和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推广服务贸易创新试点经验,实施“海外文化市场开拓行动计划”,积极争创国家文化出口基地。用好服务贸易创新基金,加快以技术为核心的新兴服务贸易发展。培育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四川造”和“四川服务”品牌。持续推进贸易便利化。完善贸易摩擦应对机制和进出口公平贸易预警机制。

  (五)提高外资质量和水平。深化外商投资体制改革,提升事中事后监管能力,启动外商投资促进行动计划,开展“百县千企外商投资服务年”活动。坚持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结合,以世界500强、知名跨国公司为主攻方向,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举办“知名跨国公司四川行”。在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等制造业和金融、医疗健康、文化等现代服务业领域落地一批重大项目。促进国家级经开区创新发展,探索与东部发达地区建设飞地园区,支持符合条件的省级开发区纳入升级培育。推动中德、中法等国别园区及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建设,启动中美、中日等国别产业园规划,支持打造“欧洲中心”。

  (六)深化国际产能合作。加强对外投资合作监管与服务,鼓励企业创新发展,提升国际化经营水平。加强对走出去企业的引导,规范企业海外经营行为,防控经营风险,打造四川对外投资品牌。推行对外承包工程“备案+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做大规模、提升质量。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持续推进“251行动计划”。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机制,与有关重点国家签署合作备忘录,深入推动与港澳台的合作。加强中美、中俄等地方合作。按需优化布局境外商务代表,办好“外国驻华经贸机构四川行”等活动,推动境外机构入驻我省“一带一路”经济联络基地。

  三、个性化多元化品质化培育消费需求

  (七)深入推动流通转型。实施实体零售创新转型四年行动计划,开展商贸流通转型升级示范县建设,提升农产品冷链仓储、配套物流配送体系等建设水平。建设一批城乡便民消费服务网络和特色商业街,打造特色商贸小镇。推动供应链创新与应用,支持成都市开展供应链体系建设试点,积极发展专业化供应链服务企业。大力发展绿色流通,创建绿色商场,推广“互联网+再生资源回收”新模式。指导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商贸物流标准化专项行动,推进城市共同配送试点工作。促进汽车流通行业集约化、规模化、规范化发展,引导药品、酒类流通转型发展,抓好典当、拍卖等特殊行业监管。

  (八)持续扩大消费需求。落实扩大消费的政策措施,积极培育新消费热点,大力促进品质、服务、绿色等新兴消费发展。持续推进市场拓展“三大活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调动地方、商协会和企业等积极性,探索建立省外川货展示展销中心,更大规模推动“川货出川”。增加中高端消费品供给,实施老字号提升行动,推动成都市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持续开展川菜弘川、川菜走出去等活动。推进食用农产品、食品、药品等7大类重要产品的追溯体系建设。积极组织参加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确保完成招商招展任务。

  (九)不断优化市场环境。推进商务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完善信用评价机制,指导行业协会商会推进诚信建设,实施信用联合惩戒。扎实开展“诚信兴商宣传月”“信用消费进万家”等活动。加强新形势下的打击侵权假冒工作,推进商务领域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加强市场监测和应急体系建设,强化消费信息引导,保障市场稳定。突出商旅融合抓好灾后恢复重建。开展规模化集约化蚕桑示范基地建设。健全安全责任体系,加强重点领域隐患排查治理,抓好商贸流通领域安全生产工作。

  四、精细化专业化高端化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

  (十)促进重点区域领先发展。围绕“一核、两带、五区”规划布局,引导各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服务业。支持成都建设国家服务业核心城市,积极培育成渝城市群高端服务发展带和长江通道绿色服务经济带,打造五大经济区服务业节点城市。大力发展县域服务业,制定出台实施意见和评价办法,新增培育一批服务业强县。开展服务下乡试点示范工作。

  (十一)推动服务业创新提质。创建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示范城市、示范区,推动制造业服务化,发展服务型制造,培育一批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和带动性强的重点项目。积极发挥餐饮、家政、茶馆等行业在促进就业、带动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推动居民服务业提质增效。积极培育茶文化茶消费,推动茶馆业转型升级。推动展览业改革发展,打造“成都国际会展名城”,支持各地培育发展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会展平台。鼓励行业协会在诚信建设、服务标准、技能提升方面更好发挥引领作用。

  (十二)夯实服务业发展保障。大力发展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四大支柱型服务业、四大成长型服务业。深入推进服务业“三百工程”建设,出台管理办法,进一步挖掘存量、做大增量、强化质量。加快服务业市场化改革步伐,积极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强化统筹协调,完善部门会商、统计监测、运行分析、目标督查四大工作机制。

  五、系统性多维度深层次推动电商融合提质发展

  (十三)积极培育电商主体。加强要素扶持,精准培育本土内生型优秀企业,重点培育10家优势企业。引培结合,重点发展具有发展潜力、规模型的平台企业总部、区域及功能性总部和新经济重大项目。推动电商主体队伍阶梯发展,做大做强供应链平台企业、骨干企业、创新型企业,夯实产业递进发展基础。推进电商产业集聚区提质升级,加快产业聚集,重点发展电商领域高成长型企业。加强县域农特产品供应链建设,培育电商带头人,建设电商产业发展示范县。

  (十四)推进电商与实体经济融合聚变。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深化电商与农旅文、农产品加工业等融合发展。开展“电子商务和生产制造深度融合”示范,推进网络个性化定制、柔性生产。鼓励服务业运用电商新技术,积极发展无人零售等智能服务体系,打造电商便民一站式服务圈,培育一批数字服务业发展典范。优化电商发展生态,创新政策供给,推进“四川质造”全网销售,争创国家和行业标准,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六、一张图一盘棋一把尺推进商务脱贫攻坚

  (十五)全力推进精准脱贫。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认真实施《商务扶贫专项2018年度实施方案》《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农村电商扶贫专项2018年度实施方案》,新建15个国家级电商进农村示范县、10个电商脱贫奔康示范县、27个商贸流通脱贫奔康示范县。开展贫困县电商、家政等技能培训2万人次。聚焦45个深度贫困县,完成1.66万人次的电商实用技能培训,对150名学生进行电商专业定向培养学历教育。搭建贫困县招商引资和贸易促进平台,举办第三届贫困地区农特产品展,打造“农商互联”新模式。推动家政扶贫,积极扩大“百城万村”家政扶贫试点。突出定点扶贫实效,巩固利州区脱贫成效,助推邻水县如期顺利摘帽,加大黑水县帮扶力度。

  (十六)加强项目资金管理。建立商务扶贫专项到市、到县、到村项目台账,填报完善全省“六有”数据平台,实时监测项目资金进展情况,严格执行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在全省163个有脱贫攻坚任务的县全面开展产业扶贫成效精准到村到户统计工作。加强对包括扶贫专项在内的商务促进资金的监管,减少竞争性立项项目,加大切块支持力度,增强市、县在商务促进资金安排使用的主导性和灵活性;对项目推进、资金落实情况开展交叉督查并形成长效机制,落实推进项目建设和资金监管的主体责任,提升商务促进资金使用绩效。把商务扶贫专项纳入省脱贫攻坚年度考核体系。

  七、加强党对商务工作的领导

  (十七)把政治建设置于首位。坚决贯彻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增强“四个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确保党组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扎紧制度篱笆,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强化担当、统筹结合,从严从实从细抓好巡视整改。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推进内部审计制度化规范化,强化审计成果运用。

  (十八)全面提升工作本领。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强化思想理论教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推动工作。深入推进人才强商,实施商务干部“人才全面培养计划”,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着力提升学习本领、改革创新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落实“大商务”要求,加强横向协作、纵向联动。

  (十九)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全面履行商务法定职责,坚持依法决策,坚持重大事项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合法性审查等制度。针对商务实际,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强化合法性、公平竞争、贸易政策合规性审查,规范行政行为。强化法治基础工作,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认真开展厅长办公会会前学法、专题学法等活动,抓好国家工作人员日常学法用法、依法决策、依法履职等制度的落实,开展“七五”普法活动。

  (二十)持之以恒改进作风。认真查找“四风”突出问题,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新表现,拿出过硬措施,扎扎实实整改,推动商务系统政风行风持续改善。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大力推广“互联网+政务服务”,兑现“审批不见面”和“最多跑一次”,建设服务型机关。大力弘扬“红船精神”,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更多“走出去”“沉下去”“接地气”,找到解决问题的新点子、新路子。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把工作责任压实、督促考核抓实。建立健全改革容错纠错机制、干部能上能下机制、正向激励与逆向约束机制,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