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全省消费市场运行情况
来源:市运处发布时间:2020-03-26阅读: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对消费市场带来较大冲击,特别是对2月份影响巨大。1-2月份全省商品和服务消费大幅下降,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实现2787.6亿元,同比下降15.5%,降幅较全国平均水平低5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回落25.5个百分点。其中,2月份同比下降36.8%。

各地消费市场增速不同程度下滑。1-2月,全省21个市(州)社消零同比均为下降,其中,8个市(州)降幅超过全省水平。降幅最大的巴中市,同比下降19.1%;降幅最小的遂宁市,同比下降11.8%。重要支撑城市增速下滑突出,成都市、绵阳市社消零同比分别下降16.9%、17.9%,降幅高于全省1.4、2.4个百分点。部分重点城市降幅低于全省,泸州市、德阳市、南充市、宜宾市、达州市同比分别下降12%、12.2%、13.1%、14.7%和13.4%。

商品零售额降幅较大,生活必需品销售增长。因新冠肺炎疫情防疫防控管理,居民外出急剧减少,主要为居家消费。1-2月商品零售额同比下跌12.7%。汽车、家电、金银珠宝、服装鞋帽等耐用型、大件类、升级类消费品受影响较大。1-2月,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汽车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下降31%、26.6%、14.7%。粮油、肉禽蛋类等生活必需品销售增长。1-2月,限额以上企业(单位)粮油、食品类和日用品类销售同比分别增长24.8%、24.4%。防护用品、卫生健康用品消费增长,1-2月份,限额以上单位中西药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1%。

服务消费受损突出,餐饮收入大幅减少。受疫情影响,景区关闭,旅游企业暂停经营,文化娱乐、餐饮住宿等相关服务行业受到严重影响。据不完全统计,全省累计取消或延期举办的较大规模聚餐活动达7万多起、130多万桌、涉及1200多万人次。1-2月,餐饮收入实现285.7亿元,同比下降34%,其中,2月份餐饮收入同比下降79.2%。外卖业务较为成熟的品牌餐饮企业受影响相对较轻,1-2月,限额以上企业(单位)通过互联网实现的餐饮收入同比下降8%。

实体零售受到冲击,网络零售有所增长。百货店、大型购物中心、沿街专业店和专卖店影响较大。据对成都市55家重点商贸零售企业统计,大型促销活动一律取消,销售额仅实现52.7亿元,同比下降52.2%。企业复工后复产情况不理想,从调查的700余家限额以上企业看,截至2月21日,正常营业占40%左右,主要集中在食品和饮料销售、医药及医疗器材销售以及机动车燃油零售等行业。从已复工企业经营情况看,百货、购物中心、商业街等营业场所消费人气不旺。生活必需品的生鲜电商大幅增长。据某大数据平台监测,今年春节期间,我省实物型网络零售同比增长20.3%,药品器械、食品保健、家居用品、母婴用品、书籍音像等五大行业消费需求较高,同比去年春节分别增长220%、86.2%、96.8%、30.2%和32%;蔬菜、食品等生活必需品同比增长80.9%;教辅书籍同比增长65.5%;口罩、酒精等防疫用品同比增长161.6%。

疫情催生新型消费,部分消费需求得到释放。疫情强化了消费者对于安全性、便利性的消费需求,线上消费成为更多居民的选择,促进了新零售、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非接触式消费广泛应用,智慧餐厅、非接触式外卖、无人零售、智能物流、无人机配送等新型消费受到消费者青睐。在线娱乐、在线教育、在线医疗等接受度越来越高,“云”生活模式扩展至娱乐、教育、医疗、办公、电影等众多行业,购房、购车、旅游等呈现向线上转移趋势,“宅经济”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疫情期间的部分消费需求从电商和到家服务得到补偿

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总体充裕,价格基本平稳。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全省各级商务主管部门迅速建立联保联供机制,充分发挥各类市场主体特别是1200余家骨干商贸流通保供企业的作用,全力保障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1-2月,全省肉菜、禽蛋、粮食、食用油等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足,价格总体稳定。1—2月,全省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6.5%,涨幅比去年同期提高4.8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烟酒类价格同比上涨20.2%。据商务厅监测,2月,全省猪肉零售均价为60.74元/公斤,白条鸡、鸡蛋、蔬菜零售均价分别为30.21元/公斤、13.28元/公斤和7.75元/公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