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推进四川自贸试验区建设”在线访谈
来源: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发布时间:2017-04-25阅读:
  为加大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四川自贸试验区)宣传力度,让社会各界进一步了解《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4月25日,省商务厅、省金融工作局、省政府口岸物流办,四川自贸试验区成都管委会、川南临港片区管委会领导做客省政府在线访谈栏目,围绕“扎实推进四川自贸试验区建设”主题与广大网友进行在线交流。
   
 
商务厅访谈内容
  1.四川自贸试验区的《总体方案》已经国务院印发,请您简要的介绍一下主要内容。

  答:设立自贸试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目的是按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要求,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在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探索体制机制创新、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和大胆尝试,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去年11月,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建设,这是四川站在历史新起点实现更大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
  四川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于2017年3月31日正式印发,主要特色和亮点在于彰显了区域和产业特色,成功实现“成都+川南临港片区”的空间布局;强化了大通道大口岸功能,着力建设联通世界的国际综合物流服务体系;突出了制度创新核心任务,争取到159项重点改革试点任务。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给大家作简要介绍。
  关于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中国(四川)自贸试验区将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努力把四川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西部门户城市开发开放引领区、内陆开放战略支撑带先导区、国际开放通道枢纽区、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内陆与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示范区。经过三至五年改革探索,力争建成法治环境规范、投资贸易便利、创新要素集聚、监管高效便捷、协同开放效果显著的高水平高标准自由贸易园区,在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
  关于实施范围和功能划分。四川自贸试验区的实施范围是119.9平方公里,涵盖成都天府新区片区、成都青白江铁路港片区、川南临港片区3个区域。按区域布局划分,成都天府新区片区重点发展现代高端产业,强化国家中心城市功能,打造西部地区门户城市开放高地;成都青白江铁路港片区重点发展国际口岸服务业,打造内陆地区西向国际贸易大通道重要支点;川南临港片区重点发展港口贸易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打造重要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和成渝城市群南向开放、辐射滇黔的重要门户。
  关于主要任务和改革创新措施。一是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构建权界清晰、公开透明、运转高效的体制机制。二是统筹双向投资合作,着力提升利用外资水平,不断创新国际产能合作。三是推动贸易便利化,加快服务贸易创新发展,优化口岸服务和监管通关流程。四是深化金融领域改革创新,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发展新兴金融业态,创新金融监管机制。五是实施内陆与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战略,强化国际开放通道建设和产业协同,构建国际国内有效衔接、相互支撑、互利共赢的区域协调发展新引擎。六是激活创新创业要素,优化创新创业制度环境和科技金融服务机制,有效整合全球创新创业资源。(约1000字,用时5分钟)

  2.自贸试验区作为国家扩大开放的“试验田”,将会为四川省推进对外开放和经济转型升级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答:自贸试验区作为扩大开放、深化改革的“试验田”,将对四川推进对外开放和经济转型升级产生重大影响。
  一、提供经济体制改革新思路。自贸试验区通过推进转变政府职能、双向投资、国际贸易、金融开放创新、创新创业、内陆与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等6个方面159项改革任务,将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制度创新经验,为我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二、引领示范进一步扩大开放。自由贸易试验区通过主动对接国际经贸规则,强化开放平台功能建设,加大政策系统集成力度,不断提升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将形成许多可供区外借鉴的经验,为我省进一步扩大开放提供示范。
  带动促进经济转型升级。自贸试验区通过探索提升投资促进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推进外贸转型升级,将形成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集聚集群发展的新格局,并产生溢出效应,为我省外贸、服务、金融、制造等企业提供新的机会,培育创造全新的产业链,从而带动促进我省经济转型升级。(约400字)

  3.四川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将会释放巨大的改革红利,请问这些红利将给企业和百姓带来哪些实惠?

  答:自贸试验区通过改革创新,不仅将打造“高大上”的改革开放新高地,也将给企业和百姓带来更多实惠、更多“获得感”。
  企业可以得到的实惠包括:一是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更多的投资机会。我们将实行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清理取消束缚对外投资的不合理限制,扩大外资和民间资本市场准入,企业可以深度融入全球产业体系。二是高水平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我们将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查找短板弱项,深化行政审批和放管服改革,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营商环境将更加公平、透明、可预期。三是更低的企业负担和成本。我们将加快构建开放安全的金融体系,健全的涉外法律法规和风险防控体系,全面实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和通关一体化,切实降低企业成本和负担。四是全球化的人才支撑。我们将实施人员往来便利化措施,开放国际高端人才就业市场,进一步优化人才服务环境,企业可以更自由地使用全球高端人力资源。
  老百姓也可以获得很多实惠:一是国际化的购物体验。进口商品价格会更便宜,海淘、延展和跨境电商会更便利,包括汽车也可以从国外平行进口直接选购,市民不出国门就可选购全球商品。二是国际化的服务消费。出境旅游路线更多、价格更优惠,国外文化产品的选择更加丰富,市民不出国门就能体验国际高端医疗和健康管理服务,观赏国际体育赛事活动,享受国际教育服务。三是国际化的就业机会。国内外大量优质企业和投资者进入,对国际贸易、金融、法律、IT等国际化专业人才的需求会大增,年轻人和高素质人才将有更多机会在成都做国际业务、拿“国际工资”。四是国际化的财富管理。更多国外银行进入自贸试验区,市民将有更多境外投资理财机会;自贸试验区还鼓励设立健康、科技、养老等专业保险机构,市民将有更多保险理财产品可选择。
随着改革创新的不断深入,自贸试验区给企业和百姓带来的实惠远不止这些。总之,我们城市发展的国际化功能将更强,企业经营的国际化水平将更高,百姓生活的国际范儿将更足!
省金融工作局访谈内容

  1、请问四川省将如何以自贸试验区金融改革创新为抓手,加快西部金融中心建设?
  答:省政府为了实现在自贸区的金融改革创新方面做到有质有量,将自贸区金融改革的各项要求进行了分解,分别由省直属机构和一行三局分别进行牵头改革创新的项目,下面我来介绍省金融工作局牵头的几个事项。从设计思路上来看,分两个层面:一个层面考虑,先难后易,要想实现在经济上弯道超车,就必须先考虑做最困难的尝试,积累最宝贵的经验;第二个层面考虑,借鉴目前在国内自贸区项目上做的最好的地方(金融工作局会同天府新区管委会赴上海自贸区进行了专题调研,与上海市金融办、人行上海分行、浦发银行、交通银行及上海自贸区内金融专业人士进行了深度交流,深入学习上海自贸区金融政策要点,研究分析我省如何落地实施。),同时,我们必须考虑结合四川的地域、交通、国际国内贸易的特点,结合中央在中国腹地搞自贸区的战略考虑,我们做出如下的规划:
  一、打造国家重要的开放型金融产业创新高地
  四川金融将借助自贸区改革创新为抓手围绕“一体两翼”抓好各项工作,“一体”即建设西部金融中心,“两翼”即服务实体经济、做大做强金融产业,从而提升实体经济与金融体的核心竞争力。在加强开放合作方面,金融开放是西部金融中心建设的支点和必不可少的条件,通过四川自贸区金融改革探索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金融合作,支持在自贸区内设立外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中外合资证券公司,抓好这些措施将大大提升金融开放水平,打造出有国际形态的金融生态圈,为金融创新的持续性提供平台保障。
  本条为金融工作局自贸区2017年工作要点,可将尖端金融要素向自贸区聚集,推动自贸区建设与西部金融中心建设联动发展。
  (一)完善金融要素市场体系
  为进一步加强我省交易场所市场功能及影响力,建议重点加强与上交所、深交所、大商所等国务院批准的八家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上海黄金交易所,以下简称“国家八家交易所”)开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合作:
  1.建立健全我省金融业法规条例,推动出台创投条例,完善交易场所监管办法等配套制度建设。
  2.推动我省与国家八家交易所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
  3.推动优质国有企业及其控股金融板块、国家八家交易所与我省区域性交易场所深度合作,积极引入优质机构通过投资入股等方式,助力我省地方交易场所提质增效。
  4.与国家八家交易所合作,推进在自贸区内设立衍生品场外交易清算结算机构、金融创新研发基地及项目合作对接平台。
  5.试点与大连商品交易所合作,在四川建立多品种农产品交割库,探索与高校的保险专业师资力量结合财险公司摸索出一套农产品期货期权+保险的模式,这需要国际的再保险资源进行合作。
  6.论证建立数据中心及交易场所灾备系统落户四川的可行性,推进建立数据中心及交易场所灾备系统落户我省。
  (二)加强金融业务创新推广,同时推进产品创新。四川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中明确提出了增强金融服务功能,鼓励各类金融市场产品创新。这无疑会推动我省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的创新步伐,活跃金融市场,为西部金融中心建设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以西部金融中心建设与四川自贸区建设联动发展为重点,加强省内外银行、保险、证券、信托、期货等各大金融机构、重点高校及相关服务企业调研交流,推动与美国道富集团、蚂蚁金服、小米金融等机构交流合作,批准或授权有条件的机构在我省设立各类金融创新研发中心、创新业务示范试点等。
  (三)加强高端金融人才培养,推进创新业务孵化开展,吸引机构集聚。通过自贸试验区金融改革,积极引进设立各类金融总部、专业子公司、区域总部等机构,把四川建设成为金融机构总部和功能性金融机构的重要集聚地。
  二、开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融合作新模式
  三、依托各类投融资工具,研发跨市场投资理财产品
  加强省内外银行、保险、证券、信托、期货等各大金融机构、重点高校及相关服务企业调研交流,结合我省特色研发跨市场金融创新产品。
  四、推动“进一步发展壮大省级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增强有效化解金融风险的能力
  推动四川发展资产管理公司增资扩股,引进战略投资者壮大资本实力,提升资产处置,化解金融风险的能力。推动第二家地方资产管理公司成立,以混合所有制的股权结构,实现资本多元化,扩大经营规模,发挥区域“金融稳定器”的作用。
  五、依托现有交易场所开展长江上游生产要素国际交易业务
  依托天府商品交易所,支持拓展新的交易品种,促进发展大宗商品国际贸易。

  二、请问如何为四川自贸区发展构建优良的金融生态环境?
  一是加强金融法制环境建设。建立健全我省金融业法规条例,推动出台创投条例,完善交易场所监管办法等配套制度建设。
  二是加强高端金融人才培养,推进创新业务孵化开展。引入国家八家交易所、行业协会等前沿金融培训项目,与我省重点高校、金融机构等共建衍生品交易、区块链技术等金融创新培训课程与金融创新实验室基地,推进CFA(特许金融注册分析师)西部培训中心建设与国内外高端金融企业对接。力争在我省实现“高端金融人才培养+金融创新实验室项目孵化+金融机构创新业务复制”相结合的高端金融人才闭环发展模式。
  三是集聚尖端金融要素,打造天府金融论坛核心品牌。对标“陆家嘴”金融论坛,加强论天府金融坛规范化、体系化管理建设,推出具有市场影响力的“天府”品牌系列子金融论坛。

  三、请问如何依托四川自贸区开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融合作新模式?
  借助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机遇,结合我省优势特色产业,推动金融与实体产业融合发展,力争未来形成我省特色亮点。
  一是探索一带一路国家人民币国际化结算中心建设。
  二是创造条件吸引一带一路国家金融机构在川设立机构。
  三是加大股权投融资工作力度,鼓励更多“一带一路”相关优质企业通过川藏股权交易中心挂牌融资。
  四有效利用好蓉欧班列的各元素。
省政府口岸物流办访谈内容

  1.自贸区采取哪些措施,提升互联互通水平,将四川打造成为内陆国际性物流枢纽区?

  答:首先是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这是推动贸易便利化、提升互联互通水平的核心任务之一。
  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是指申报人通过电子口岸平台一点接入、一次性提交满足口岸管理和国际贸易相关部门要求的标准化单证和电子信息,相关部门通过电子口岸平台共享数据信息、实施职能管理,处理状态(结果)统一通过“单一窗口”反馈给申报人。
  我省现已在四川电子口岸基础上启动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工作,通过广泛调研,明确了四川国际贸易“单一窗口”集成国家“单一窗口”标准版服务功能的路径和内容,确定了四川特色服务功能,包括完成国家战略配套、自贸试验区配套、跨境电商配套,搭建中国(四川)自贸试验区专用服务平台和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提供口岸政务、口岸物流、口岸数据、口岸特色应用等服务功能,同时确定了建设阶段时间节点、2017年工作重点和部门职责。
  近期将出台《四川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推进方案》,2017年内上线运行。
  此外,我们还着力研究完善口岸功能,实现口岸查验现场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和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深化一体化和无纸化通关等工作,推进口岸查验单位制定口岸作业标准,加强与沿海口岸机构合作,探索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建立仓储货物状态分类监管模式和自贸试验区内国际会展查验监管制度,充分发挥成都—泸州集装箱铁公水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项目作用,推广国际多式联运“一单制”,协调三大片区口岸物流联动,提升与沿海沿边沿江的口岸物流协同开放水平,打造国际开放通道枢纽。
  2.我省如何提升运行效率,解决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完善自贸区物流服务功能?

  答:一是依托成都双流航空枢纽、成都国际铁路港、川南临港口岸,构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长江经济带空、铁、公、水联运的综合物流服务体系。
  二是支持成都国际铁路港建设国家对外开放口岸,依托中欧班列打造国际铁路运输重要枢纽,推进与泛欧泛亚国家(地区)枢纽城市的互联互通。
  三是优化多种运输方式衔接、中转流程,完善多式联运标准和服务规则,探索与沿海沿边沿江重要枢纽城市高效联运新模式,加速构建集高铁、地铁、城际铁路、高速公路于一体的综合交通体系,建设中欧陆空联运基地。
  同时开展提升物流标准化水平、鼓励实施物流新技术和新装备应用工程、开展无车承运人试点工作,并建立畅通绿色的城乡物流配送体系,着力解决从乡镇到农户“最初一公里”、“最后一公里”物流瓶颈问题。

  3.我省对“互联网+物流”这块有什么考虑?是否可以在自贸区先行先试?
  答:我省对“互联网+物流”方面的考虑主要有4大块: [锚点] 构建物流信息互联共享体系、 [锚点] 提升仓储智能化水平、加快完善智能物流配送体系、创新高效物流发展模式。
  构建物流信息互联共享体系,就是要夯实物流信息互联共享基础、加快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聚合各类物流信息资源、完善数据对接机制、完善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服务功能,比如我们将推动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主动向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相关企业开放物流信息,预留数据接口,推进物流业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跨界融合;促进海关、检验检疫、公安、港口、铁路、路政、税务等部门数据开放和共享,推动跨部门、跨行业、多平台信息合作共享。
  提升仓储智能化水平,就是要推动仓储信息网络化建设、构建智能仓储网络系统,比如支持仓储企业提供仓配一体化服务, 鼓励行业协会、科研院校参与仓储企业建设智能仓储网络系统,鼓励互联网企业依托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参与公共仓和网络仓库建设,整合仓储、园区物流信息,与仓储、园区实现物流信息共享。
  加快完善智能物流配送体系,就是要提升智慧物流配送水平、加快电子商务末端智能配送网络和城乡物流配送末端网络建设。
创新高效物流发展模式,就是要发展“互联网+”城乡物流配送、+多式联运、+无车承运人、+供应链管理、+物流云仓、+物流金融等内容。
所有这些内容,我们都鼓励在自贸区内的企业先行先试,为进一步在全省范围内推广积累经验。

四川自贸试验区成都管委会访谈内容

  1.成都作为西部地区门户城市,将如何以自贸试验区建设为契机,发挥自身优势,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答: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成都区域包含成都天府新区片区、成都青白江铁路港片区两个片区,涉及面积100平方公里,在全国11个自贸试验区落地城市中,成都区域是除上海、天津和重庆3个直辖市以外面积最大、片区最多,功能最全的自贸试验区。
  成都自贸试验区是四川自贸试验区的核心和主体,试验区范围可以概括为“一轴两翼”。“一轴”即天府大道:南有科学城,中有软件园,北有金融城,是带动成都,带动四川的产业发展轴、创新驱动轴、金融科技轴;“两翼”即航空港和铁路港,是带动成都,带动四川和中国西部的对外开放、经济发展之翼。成都区域有效地利用和发挥了“东有铁路港、西有航空港、北有金融城、南有科学城、中有软件园”的产业基础和核心优势。成都区域是成都打造“两港三网”,推进“双自联动”、“三区叠加”和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载体,也是四川对内深化改革,对外扩大开放和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支撑。
  国务院批复的《总体方案》对四川自贸试验区做出了“四区一高地”的战略定位,这与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四中心一枢纽”功能定位高度契合,为成都自贸试验区建设指明了方向。成都将以做大做强西部经济中心、科技中心、文创中心、对外交往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建设西部开发开放门户城市;以成渝城市群和成渝经济区建设引领内陆开放战略支撑带;以国际航空和铁路枢纽建设织密高水平国际开放通道;以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和高水平开放体系,扩大双向投资贸易,提升创新驱动能级,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以实施“蓉欧+”战略为统领,扩大与国内主要经济区域、口岸城市及交通节点互联互通深度合作,实现内陆与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
  2017年,成都将重点聚焦对欧开放和创新驱动两大改革特色,围绕服务贸易自由化和国际产能合作两大开放重点,力争在五个方面建设制度创新高地。一要下好简政放权先手棋。围绕“放管服”根本方向转变政府职能,通过全面推行“负面清单、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大幅提升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二要打好服务贸易攻坚战。突出对欧开放特色,探索中医药、旅游、文化、研发、会展、全球维修等领域服务贸易双向开放创新发展。三要建好“一带一路”大通道。加快构建“两港三网”口岸物流体系和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向投资和双边贸易。四要选好金融创新突破口。重点围绕互联网金融、国际支付与结算、科技金融创新和人民币国际化开展开放创新试验。为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和优势产业“走出去”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五要练好监管治理基本功。加快推进C2G、B2G和S2G“三网融合”,实施协同服务精准监管联动治理,在知识产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大宗商品交易、互联网金融、社会信用体系和公平竞争环境建设方面开展监管治理创新。
  成都自贸试验区将经过三至五年改革探索,力争建成法治环境规范、投资贸易便利、创新要素集聚、监管高效便捷、协同开放效果显著的高水平高标准自由贸易园区,在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2.四川自贸试验区成都区域将在推进简政放权、深化“放管服”改革方面采取哪些措施?

  答:简政放权是我们推进改革试验的先手棋,今年,我们将围绕“放得更开、管得更好和服务更优”根本方向转变政府职能。
  首先是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包括三项举措:一是争取审批事项下放。争取国家、部委和省级审批事项下放,为成都自贸试验区争取更多有利于建设发展的审批权限。推动市级审批事项下放,赋予落地区域相同的审批权限。动态调整行政审批事项。二是探索统一审批。对于自贸区落地区域内需逐级转报审批事项,探索取消预审环节,简化申报程序,可由自贸区相关部门直接向终审部门转报,对具有公共属性的审批事项,探索由相关部门进行整体申报或转报。三是推进行政审批信息化和标准化建设。在成都自贸试验区已了建立一窗受理、协同审批的“一站式”政务服务专区,正在积极探索建立国际化人员往来单一窗口。在此基础上,建设完善统一政务服务受理平台,建立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和电子证照系统,探索电子印章在审批中的应用,实现线上、线下审批服务的“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自贸试验区审批信息统一发布,实现信息共享。全面建成涵盖“全事项、全过程、各环节”的行政许可实施、监督和评价体系。
  此外,围绕“放管服”,我们还将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完善行政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在清理规范的基础上,形成统一的行政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并对外公布,实施动态管理。二是开展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试点。探索建立高效的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构建便民利民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形成权界清晰、分工合理、权责一致、运转高效的体制机制。三是探索“多评合一”。对工程建设领域涉审评估、评定、评价、评审等中介服务进行全面梳理,在项目立项阶段试点推行“多评合一”模式。四是探索建立统一集中的综合行政执法体系。集中食药监、工商、质监、商标、专利、版权、物价、文化等执法权,构建大市场监管格局。

四川自贸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管委会访谈内容

  1.泸州市作为中国自贸区区块入驻的唯一一个地级市,请问泸州有何优势,让中国第三批自贸区能入驻泸州?

  自贸区选择川南,落户泸州,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我想应当同以下因素具有很大关系: 
  第一,泸州所处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可以说是“立足川南、辐射川、滇、黔、渝结合部”。先说川南,川南城市群依托川南经济区,是由四川盆地南部的内江、自贡、宜宾、泸州、乐山构成的多核心城市群。川南城市群既承接成渝,也辐射云贵北部,是仅次于成都都市圈的全省第二大城市群。再说泸州,泸州地处长江上游,扼长江咽喉,是川南城市群重要一员,同时与云南、贵州、重庆山水相连,周边可辐射人口超过1亿人,泸州的发展,具有牵一发动全身的辐射带动作用。最后说泸州港,泸州港作为四川第一大港,年吞吐能力达100万标箱,已建成泸州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泸州进境粮食指定口岸,与成都青白江“铁路港”、成都双流“航空港”鼎立形成“水、铁、空”三大开放口岸。
  第二,泸州具有显著的政策优势。泸州地处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交汇节点,是长江经济带和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同时,也是长江经济带、成渝城市群和南贵昆经济区的叠合区,同时还享受着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等特殊政策,是名副其实的政策“洼地”。
  第三,泸州具有较强的经济基础和良好的发展潜力。“打铁还需自身硬”。2016年,泸州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481亿元,排名全省第六,增速全省第1。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30亿元,位居全省第二,增速全省第一。到2020年,泸州将实现主城区面积突破200平方公里、主城区人口突破200万人的“双两百”目标,是当之无愧的大城市。 
  泸州产业门类齐全,一、二、三产业布局合理,特别是第三产业发展迅猛,2016年,全市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28亿元,同比增长10%,排名位居全省第二。近年来,泸州积极落实国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部署,在白酒、化工、能源、机械等传统产业上,重点发展航运物流、现代医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提档升级,发展前景十分看好。
  第四,泸州市委、市政府抢抓机遇的意识非常强烈。同其他兄弟市州相比,泸州还存在很多短板。为了实现“决胜全面小康、建成区域中心”的目标,泸州市委市政府充分发扬“无中生有、无私无畏、无所不成”的“三无”精神,以超常规举措抓发展,先后建立了国家级高新区、长江经济开发区、中国白酒金三角酒业园区。这次,泸州也是较早申请设立自贸区的城市。当然,自贸区最终落户川南、落户泸州,主要是依靠中央和省上的信任,依靠方方面面的关心支持。泸州将按照“半年出成果,一年可复制可推广,三年至五年成体系”的要求,撸起袖子加油干,努力建成高水平高标准的自由贸易试验区。 

  2.川南临港片区在实现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中,做了哪些工作,将采取哪些措施完成?

  围绕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与成都合作,签订《成都-泸州公水联运通道补贴合作协议》,发挥泸州港作为天府首港对成都经济区的支撑作用。 
  二是加强与宜宾港深度合作,推动《泸州—宜宾—乐山港口群布局规划》落实,形成以泸州港为中心、宜宾港为支撑的基本架构,打造长江上游沿江水运经济走廊。
  三是与昆明、昭通签订《港口物流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开通与六盘水、昭通、毕节等地的铁水联运班列;完成德阳、昭通、六盘水等6个“无水港”建设。
四是加强与沿海港口合作,拓展江海联运航线,加强与上海港、南京港、武汉港的合作,扩大与镇江、南通等长江下游港口的合作,增开集装箱快班和长江中下游港口航线,开通泸州到日本,泸州到泰国、马来西亚等集装箱近洋航线。
接下来,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快推进泸州港基础设施建设,争取设立国家开放口岸和综合保税区,全面提升港口服务功能。
  二是创新内陆航运口岸服务体系,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优化口岸贸易服务;建立“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的执法协作机制,推动通关一体化。
  三是加强与重庆、武汉、南京、上海等长江主要港口城市的开放合作,推动长江经济带航运物流协同发展。
  四是着力打造航运物流核心区、保税贸易集聚区、高端制造业集聚区、西南贸易中心区、区域性金融服务区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六大功能区。特别是在白酒产业发展上,立足中国白酒金三角的区域优势和自贸区平台,探索白酒产销模式创新,打造中国白酒创新创业集聚地。
  五是打造联动川南、服务滇黔的协同开放窗口。推动泸州水港与双流航空港、青白江国际铁路港无缝衔接;整合川南港口资源,推动川南经济区在国际服务贸易、港口物流等领域开展合作。联合云南、贵州等地,创新无水港合作模式,建立跨省市多式联运物流体系。融入孟、中、印、缅经济走廊,联动构建外向型经济发展高地。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