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商务厅对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第1040号建议答复的函
来源:电商处发布时间:2019-08-12阅读:
  
川商函〔2019〕154号

袁朝毅代表:
  您好!
  您在四川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继续加大对农村电子商务及相关产业的扶持力度的建议》(第1040号建议)已收悉。感谢您长期以来对我省农村电子商务和相关产业的关心和重视,我省农村电商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省人大代表的支持,您就加大对农村电子商务及相关产业的扶持力度、抓好农村电子商务政策的落实、加大对乡村物流配送的补贴力度提出了中肯的建议。我厅对您的建议进行了认真研究,征求了农业农村厅和财政厅等有关部门意见,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国省示范实现广泛覆盖。大力发展“农村电商+精准扶贫”模式,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实现66个国家级贫困县全覆盖,全省88个贫困县已有84个进入国家级和省级示范。2018年中央和省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6.48亿元,28个贫困县开展国家级示范、10个县开展省级示范,我省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深度贫困县国家政策支持全覆盖。其中,阿坝、甘孜以整体推进方式覆盖辖区所有县(市)。出台《四川省创新扶贫产品销售机制促进精准脱贫的意见》《定向采购“四川扶贫”标识扶贫产品办法》等文件。推动京东、苏宁易购、四川省扶贫特产馆等电商平台加强米易番茄、凉山洋葱、昭觉土豆等农产品线上营销。
  (二)农村电商平台蓬勃发展。印发了《四川省“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方案》,大力发展农业农村电子商务,推进“互联网+”农业品牌融合发展。按照政府引导和企业主体的原则,先后评选出20家全省农业电子商务示范企业,扶持指导一批本土化专业化农业电商平台。同时以优质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休闲农业为重点,引导省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和休闲农庄入驻农业电商平台,构建“一村一品一店”新业态。
  (三)大力打造本土农产品品牌。政策引领促品牌,根据省政府《关于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意见》和全省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现场会的精神,制定四川知名农产品品牌创建行动方案和农产品品牌建设“五大工程”实施方案,为农业品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营造了农业品牌发展的良好环境。特色产业创品牌,立足资源禀赋,围绕川茶、川菜、川猪、川果、川药等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加大品牌创建工作力度,将产业优势转换为品牌优势。“四川泡菜”“会理石榴”“天府龙芽”“川藏黑猪”等品牌享誉全国。五大工程强品牌,全面实施农产品品牌建设“孵化、提升、创新、整合、信息”五大工程。培育了天府龙芽、四川泡菜、大凉山、遂宁鲜等20余个区域公用品牌;提升了通威、新希望、竹叶青等一大批企业品牌,“川”字号农产品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明显提升。
  (四)电商服务基本形成体系。在加快推进县、乡、村三级电商(物流)服务体系建设,着力克服农村末端电商服务、物流配送短板,提高村级特别是贫困村电商(物流)站点覆盖率,为村民提供代购代销、代收代发、缴费、小额取款等服务,不断改善农产品上行、工业品下行基础条件。2018年上半年建成了3.7万个益农信息社,覆盖全省80%的行政村,通过规范、便捷、高效的公益服务、便民服务。电子商务、培训体验服务,提高农民利用信息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增收致富的能力。依托益农信息社,助推农村电商发展,打造了“农户(农企)+信息员+益农社+益农服务网+全国各大电商”的电商新模式,构建了“开店+农产品组织+品牌包装+物流+销售”的产业运营体系,有效对接京东、天猫、天虎云商等电商平台,打通农产品上行和工业品下行销售渠道,促进特色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生活用品网上交易规模增长,形成农产品进城与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格局。目前,县、乡(镇)、村级电商服务机构覆盖率分别达83%、77%、34%。
  (五)各地县域持续推进培训。各地将开展农村电商综合示范与实施双创、扶贫工程相结合,开展多种形式农村电商培训,努力改善农村电商人才短缺状况,扩大农村电商产业链就业创业,加快推进农村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涉农生产流通企业通过“入网触电”向新型农村经营主体转型。今年以来,全省国家级电商进农村示范县开展电商培训10.76万人次,其中培训农村青年、返乡农民工9.4万人次;农村电商带动就业1.92万人。截至2018年底,全省培育涉农电商企业累计5125家,参与农村电商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累计4494个。
  (六)政策支持带动增收实效。各地依托我省粮油、茶叶、特色水果、蔬菜、畜牧、食用菌、中药材等优势产业和丰富的生态、旅游、文化资源,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乡村旅游,培育特色农产品电商品牌和区域品牌,建立“线上线下融合”的农村产品产销对接机制,促进农村产品上行,扩大农村产品市场辐射半径。截至去年底,全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从事农村电商产业链就业创业累计5.6万人,占农村电商就业创业累计总人数的24.87%,通过示范项目帮助贫困户开设网店(微店)累计1.36万个,占农村网店(微店)总数的24.6%,各地通过电商就业、网销农产品增值等途径带动贫困人口人均增收300-1000元,网上销售其农特产品累计超过40亿元。农村电商政策红利惠及贫困县乡村人口1675万人。
  二、下一步工作
  (一)继续加强政策跟踪和落地。继续抓好农业农村电子商务相关政策的落实落地,加大对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及相关产业的扶持力度,将项目和资金往贫困地区倾斜,打造农业农村电子商务示范点,带动贫困地区农民脱贫增收。按照商务厅、农业农村厅印发的《四川省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实施方案》,开展农产品电商出村试点、打造农产品电商供应链、培育农业农村电商品牌、进行农产品电子商务标准化试点等。鼓励一定规模、拥有品牌、符合质量安全要求的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网络销售,强化农产品标准化、分级包装、初加工配送等设施建设。
  (二)继续推进县域电商产业发展示范。建设一批市县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推动四川特色产生发展。推进电子商务与特色产业融合发展,健全县域电商公共服务支撑体系,壮大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产业规模,加强特优产品电商品牌推广,提升县域电商专业人才专业能力,并加强示范项目建设经验积累及推广。
  (三)推进电商重点品牌建设。筑牢品牌发展基础,培育区域公共品牌,组织全省信用良好的川酒、川茶、川果等品牌企业,举办“川货电商节”,提高“川”字号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弘扬川味川品文化,注入电商新动力,大力提升川货电商品牌。加大品牌培育力度,围绕全省农业“10+3”产业布局,深入推进孵化、提升、创新、整合、信息等农产品品牌建设“五大工程”,继续向社会公开推介一批优秀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优质品牌农产品,持续提升“川”字号农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创新品牌推介方式,办好市(州)长农产品品牌推介活动,借助茶博会、泡博会和菜博会等特色品牌展会以及农交会、优质农产品展销周等营销推广平台,集中宣传四川品牌农产品,增强国内外消费者的认可度。
  (四)探索特色产业融合。探索“电商+文旅+农特产品”等融合模式,着力推动电子商务在现代农业、旅游康养、现代供应链等领域协同发展,打造一批行业电商强县。加强起初一公里物流建设,推动智慧物流配送公共服务,构建“城乡村三位一体配送网络”,缓解农产品上行瓶颈。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可持续发展,加快各类信息资源在益农信息社聚集,促进涉农电商与信息进村入户深度融合,拓展提升益农信息社公益、便民、电商、培训四类服务,有效解决农业生产资料及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最后一公里”。
  (五)大力推动电商扶贫工作。继续实施国家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打通“从农场到餐桌”的数字化产业链,推进产品“走出田野、走进城市、走上餐桌”。鼓励连锁经营和社区直供等,建设鲜活农产品社区直供网络。做好14个“电商扶贫优秀农特产品”和9个“电商扶贫重点扶持农特产品”宣传推介和认证培训工作。强化政企互动、知名平台推动,着力推进乡城苹果、雷波脐橙等特色扶贫产品结亲联姻、靠大联强。开展电商销售扶贫产品奖补工作,对我省贫困县的电商销售扶贫产品企业按照销售金额和分档标准进行奖励补贴,进一步激发各地电商企业参与电商扶贫的积极性,大力推进我省贫困县优质农产品扩大销量,增加农户生产收益。
  (六)培养电商复合型人才队伍。强化电商扶贫人才队伍建设,将电商培训与产业培训、扶贫培训、管理培训等有机结合,切实开展系统性、针对性、多层次的电商人才培训。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省农村电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敬请在今后的工作中多提宝贵意见,继续给予我们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四川省商务厅
2019年4月16日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