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商务厅关于对省政协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1107号提案的复函
来源:办公室发布时间:2022-06-22阅读:
  

川商函〔2022175

张旭东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激发农村消费活力增强乡村振兴动力的建议》(第1107号)收悉。我厅对您提出的建议意见高度重视,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四川农村消费显不断增长。据统计,四川农村社消零数据从2010年的1316.72亿元到20214317亿元,乡村市场增速均保持两位数增长。10年间,年增长了近4倍。促进农村消费是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对推动中国经济乘风破浪、行稳致远意义重大。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其核心要义在于充分发挥国内超大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2020年,我国乡村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达36.11%,但乡村消费占全国比重仅为13%;四川省乡村人口占全省人口比重达43%,但乡村占全省比重仅为19.3%,同时,随着乡村振兴深入推进,农村人口回流,相比城市消费市场,乡村消费潜力巨大,是促进形成强大内需市场最需要深耕细作的领域。县域年轻消费人群庞大,消费观念不断转变、消费档次不断提高、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为扩大内需带来了持续的牵引力。以县域为统筹,发展农村商业,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有利于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培育和扩大农村消费,将四川省农村市场优势切实发挥出来,推动四川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四川坚持规划引领、项目推动、培育主体、夯实基础,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强点、健链、组网,努力建设统一开放、品质流通、货畅其流、城乡一体、内外融合的县域商业体系,推动助农增收,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显著提升。

一、开展的工作情况

(一)坚持下沉和上行双向促进,农村商贸流通体系逐步健全。始终把以城带乡、城乡互促作为构建县域商业体系的着力重点,推动企业、产品、服务、标准下乡和农产品进城。

健全商贸流通网络。强化县城综合商业服务能力,出台激发消费潜力24条措施,支持新建和改造提升县城综合商贸服务中心及物流配送中心,全省大型县域综合商贸服务中心超400个、县级物流配送中心超800个;立足各地产业基础和发展实际,务实推动乡镇商贸中心建设,共建超2000个乡镇商贸中心;依托农家店、农村综合服务社、农产品购销代办站等,加快改造提升农村末端商业网点,满足农村居民消费升级需求,村级连锁商店、日用商店近10万个。

创新流通业态模式。支持大型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供应链赋能,发挥政府+市场”“贸易+物流”“上行+下沉组合叠加效益,在川中地区百万人口大县中江县和凉山州布拖县进行先行先试,支持集连锁贸易和物流配送为一体的重点商贸企业下沉供应链,以商超连锁形式在农村开展商品贸易,通过贸易利润回补物流,切实打通农村商贸流通毛细血管堵点,建立持续稳定的运营模式。逐步提升农产品冷链流通率,将烘干冷链物流作为全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加以推进,从事冷链物流企业近1万家。

(二)坚持供给和需求协调发展,农村市场消费潜力逐步释放。顺应消费升级需求,坚持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促进线上线下、商品服务在更高水平上协调发展。

推动农村线上线下融合消费模式发展。扩大电商进农村覆盖面,推动农村传统商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指导京东小店等新零售和阿里巴巴等知名电商平台加快向乡镇和农村一线布局,增加优质工业产品供给。农村网络零售额从2016年的465.63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1452.7亿元,年均增长42%

优化农村消费环境。坚持查处与规范并举、治理与巩固并重,围绕与农村居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产品和服务,聚焦农村市场假冒伪劣、不公平竞争、侵害消费者权益等突出问题,连续9年开展春雷行动,有效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坚持软件和硬件统筹建设,现代农村产业体系逐步完善。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战略引领,深入推动一干多支战略,不断夯实县域经济底部基础,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体化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坚持把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先后召开服务业、制造业、现代农业和文旅发展大会,引导省内资源要素向优势产业集中集聚,打造各具特色的区域产业版图;加快实施制造强省战略,推动支柱型服务业转型升级和成长型服务业做大做强,擦亮农业大省金字招牌,出台一系列针对性政策措施,加快构建工业“5+1”、服务业“4+6”、农业“10+3”现代产业体系,有力推动产业向更高形态、更高水平迈进。

一揽子新基建向农村延伸。坚持以县域为基本单元推进新基建往村覆盖、往户延伸,加速形成了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目前全省县乡村三级电商(物流)服务站点达1.37万个,站点位居全国前列。

二、存在的问题

(一)商业体系建设与实际需求不匹配。农村交易市场既是居民采购日常生产生活资料的重要场所,更是构建现代县域商业体系的必要载体。我省农村地区农产品交易基本上处于分散和各自为阵的状态,规模小且现代化程度较低、信息化管理不足,市场运营能力有限。部分地区如布拖县、越西县至今没有一个上规模交易市场,沿街叫卖、以街为市、占道经营的现象比较普遍。

(二)流通主体小而散难以适应发展需要。部分农村地区仍以小农生产为主,生产经营较分散,产品市场认可度低,缺少龙头企业及新型经营市场主体。全省农村电商站点虽已建设超过1.3万个,但日常运营能力较差,存活率不足30%。从经营方式看,流通主体大多是个体商户、个体超市等,经营条件简陋、专业化水平低,连锁经营、大型商超等发展滞后。

(三)收入渠道有限。农村居民的收入来源渠道主要有售卖农产品、本地务农和外出务工等。受文化程度和技术技能的限制,农民收入低而不稳定。只有少数农民靠从事商业、承包种植养殖等方式增加家庭收入。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十四五时期,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部、省有关决策部署,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着力建立完善县域统筹、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重点、村为基础的农村商业体系。主要路径体现在三个方面的升级

(一)关注设施升级。十四五时期,对县城、乡镇和村三级商业设施,进行三个一批改造升级。在县城,重点改造升级一批综合商贸服务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强化县城的综合商业服务能力。在乡镇,重点改造升级一批乡镇商贸中心,增加生活服务功能,推动购物、娱乐、休闲等业态融合。在村子里,把一批夫妻老婆店,改造升级为新型连锁便利店。同时,鼓励因地制宜,丰富快递收发、农产品经销等业务。

(二)关注商品服务升级。我省农业大省,完全有能力、有条件,提供更多适合农村消费特点的优质商品和服务。这既能满足农民民生需要、扩大农村消费,也能帮助企业开拓潜力巨大的农村市场,可谓是一举多得。要引导城市生产流通企业进入农村市场,向农村延伸营销网络,开发适合农村市场的商品服务,推动更新换代。农村也有丰富的服务资源,要发展乡村旅游、民俗、特色文化、休闲农业等服务,推动农村商旅文娱体融合发展。

(三)关注模式升级。主要关键词是改造融合改造就是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一方面,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在十四五时期,进一步扩大农村电商覆盖面,着力解决农村网购最后一公里问题。另一方面,推动农村传统商业企业,大规模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软硬件升级。融合就是在功能上推动跨界发展,促进商品+服务”“文化+旅游”“种养+观光”“生态+休闲等多种经营业态有机融合,实现一点多能、一网多用。

特此函复。

四川省商务厅

2022622


上一篇:

下一篇: